近日,有联通老员工在行业论坛上发帖,无奈地讲述了自己“被裁员”的经历。
谁来维护他们的利益?
这名员工早已在安徽芜湖联通工作了十几年,一直兢兢业业,还获得过“优秀员工”“联通好员工”的称号。然而,在“裁员”面前这些都算不上什么,曾经为公司抛头颅洒热血奉献青春的日子甚至略显讽刺。

他所在的联通公司通过简单的横向对比对员工进行考核打分变相的筛选人员,那些落岗的老员工在公司看来其专业素质能力不能适应岗位需求,所以又以“以工代训”的旗号对他们进行变相调岗,分配到需要下乡的营业岗、销售岗,并强制签署了纸质同意书,如果一个月销售任务KPI考核不达标就会被淘汰。
联通这样折腾来折腾去,目的就是为了裁员的同时可以规避赔偿。对于这些被抛弃的老员工来说,曾经的付出换来的是现在的“卸磨杀驴”,谁不心寒?他们的合法权益谁来维护呢?
劳务派遣老问题
一直以来,由于运营商正式签约员工都有名额限制,且由省公司统一进人,地市分公司往往感觉人不够用又想省钱,只能通过劳务派遣工的方式进人,所以运营商的劳务工数量巨大。而这些劳务派遣工通常都在较低的岗位或者容易跳槽的岗位,一旦运营商需要精简人员时,第一个挨刀的就是他们。

考虑到中国联通近两年发展略显吃力,选择走捷径通过裁员节省成本也无可厚非,但员工控诉的关键在于裁员前的“不通知”,裁员后的“不赔偿”。很多地市运营商裁员都是间接裁员,想方设法逼着人走,以规避主动裁员应付的后续赔偿。
虽然从劳动法来看,运营商雇佣十几年的劳动派遣工明显不符合法律规定,但老员工们想维权也是难上加难。这几年中国联通裁员一波接一波,也少见有员工通过法律途径成功维权的,对比几年前的中国移动来看,中国联通在裁员上更缺少人性化。
改来改去瞎折腾
2014年国家人社部审议通过了《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当时这条新规逼得中国移动大量裁撤劳务派遣员工,部分移动公司选择给予裁员补偿,并给主动离职者提供双份补偿。之后又通过转聘工作将大量劳务工转正,解决了这一棘手问题。
正处于改革白热化阶段的中国联通很难在现在复制中国移动的方案,这么一味的裁员也无法真正解决联通正面临的问题。联通近几年逐渐在走下坡路,用户在不断流失,混改也没有看到成效,一直在改革却始终没摸索到正确的方向,正式员工也在不断的折腾中更加麻木,企业整个发展越来越偏离轨道。
这一系列都是公司发展战略出了问题,结果到头来开始从劳务派遣工上下手裁员,这真的合理吗?
纵观中国联通这几年发展,似乎在改革中迷失了自己,然而不管再怎么去追逐互联网化,去踮起脚看世界,也不能忘了本质上是运营商的这个身份,用户才是核心。运营商需要围绕着用户发力,才不会被时代抛弃。否则,就算把所有的劳务派遣工都辞退了,也无法拯救这将倾的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