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序的劳动派遣,不仅造成了用工单位、派遣单位和劳动者三者之间权责不分,导致劳动纠纷频发,还影响了职工队伍和社区的和谐稳定。加强对劳务派遣公司的管理,一定程度上能遏制劳资纠纷的发生,使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护,也能彰显社区民警的社会治理能力。
东莞市公安局塘厦镇分局横塘警务室出“三招”加强劳务派遣公司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劳资纠纷的风险,也使社区警务从精细化管理走向精准化治理,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法治水平。

第一招:摸清辖区劳务派遣公司底数
“以前我们辖区有劳务派遣公司3家,随后增加到8间,劳务派遣的临时工数量也越来越多,但这些公司普遍没有严格落实好从业人员管理制度,致使劳务纠纷不断。”横塘警务室民警郑海忠介绍说。
据了解,这8家劳务派遣公司服务着横塘社区460多家工厂、398间商铺的用工需求,用工量十分庞大。另外,还有绿化、建筑、停车场、餐饮等方面的用工需求,每年的寒暑假都是用工高峰期,劳务派遣公司生意良好,但也鱼龙混杂,很难严格执行有关管理制度,使劳资纠纷的警情大大增加。“摸清了底数,我们就开始对症下药。”郑海忠说。
第二招:实地走访劳务派遣公司
“我们通过走访,要求劳务派遣公司压实负责,弥补短板,严格落实劳务派遣从业相关规定,比如禁止使用童工、借用他人身份证等。”郑海忠说。
警务室分别到辖区内多个劳务派遣进行实地走访,严格落实从业人员“莞e申报”登记个人信息,不得暂扣他人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在聘请员工时登记好员工花名册,将资料交到警务室进行存档。
第三招:提高劳务派遣人员法律意识
据郑海忠介绍,通过走访劳务派遣相关负责人了解到,劳务派遣人员流动性较高,部分员工和学校学生存在防诈意识薄弱环节,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尤其是防诈意识势在必行。
于是,警务室组织辖区内的劳务派遣从业人员到警务室学习反诈知识,讲解、分析近年来流行的诈骗案例,提醒他们凡是裸聊、网络刷单、APP投资、网购退款、网络贷款和网络赌博都是诈骗,凡是陌生链接网站和短信,都要告诫员工不要点开,防止病毒入侵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要求员工务必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进一步提高员工防诈意识,筑牢“防火墙”。
横塘警务室对劳务派遣公司管理的积极作为,加强对劳务派遣用工的监督检查,通过专项检查、日常监管等手段,督促劳务派遣单位和劳务派遣用工单位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实现了劳动用工市场化、规范化、法治化,取得了实效。据统计,近年来辖区未发生过较大的劳务纠纷事件,受到了用工单位和群众的广泛好评。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钟宏连 通讯员:黄世彪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蔡冬庆
【来源:广州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